2017年3月18日 星期六

阿嘰咕菇雞教我的事




投稿者:徐薇清

菇雞本來一度要變成
「貴郎咖」(台語腋下的意思)
,可是陳映蓉拒絕了。XD
        到底該不該養雞呢?我考慮了很久,後來決定養雞,因為我知道自己現階段不會選擇不吃蛋。既然要吃蛋,我決定吃和我有關聯的蛋。去年雞舍蓋好後,在臉書粉絲專頁寫了一段 關於為什麼要養雞 的想法,也是我一連串嘗試、練習與對話的開始。

        2016年八月從朋友那裡抓回兩隻雞,在去抓雞之前就已經把名字取好了,一隻叫作「菇雞」,另一隻則叫「阿嘰咕」。菇雞這個名字陳映蓉老早就取好了,因為屋子裡有一處潮濕陰暗的地方,開始幻想養菇,加上又想養雞,所以有這個名字。但因為不敢冒然養雞,甚至在想,養雞真的好嗎?要不要打消這個念頭,所以陳映蓉就畫了菇雞送給我,說不要養雞了啦,這裡已經有菇雞了。阿嘰咕則是在蓋雞舍的時候想到的名字,是客語的「腋下」,覺得和菇雞很搭,菇雞菇雞(搔癢腋下XD)

        到朋友雞舍抓雞時,阿嘰咕就比較親近人,我輕而易舉就把他抱起來了。而菇雞,是我花了好大一番功夫追著他跑才抓到的,我感覺他是裡面特別小隻的,而且好像會被欺負,一股想要拯救他的心情,沒想到他現在超級大隻,而且還會欺負阿嘰咕。

        以前,我曾經為了他們要吃的東西煩惱了好久,買過五穀雜糧及中雞飼料,但總是覺得不是最好的選擇。後來很幸運的,有很多朋友給過期的麥片、米粒、餅乾、椰子粉,加上自己養的豆渣及其生出來的蟲,足夠他們吃好幾個月。雞六個月大後,我就一直在等著他下蛋,一直懷疑自己是不是給的不夠營養,難道真的要依賴配方飼料才會下蛋嗎?事實證明是不需要的,就在去年底阿嘰咕不負眾望的產下第一顆蛋,之後他們就開始了一連串的產蛋旅程。

        才發現,產蛋的過程是辛苦的,基本上要花上三十分鐘,也有蠻多時候需要花上一兩個小時,找到位置後窩著,如果一有干擾就會中斷,蛋快下下來時,他們會半站起來用力,眼睛微瞇,出力的時候閉著眼,又張開,再次出力時又閉著眼。如果中斷,或者條件不適合,他們還會憋著,可能憋到隔天,產蛋的時間才可能縮短成十幾分鐘。也曾發生過憋不住,而蛋破在雞舍裡的事件。

        阿嘰咕的個性比較愛玩、穩定、有一顆自由的心,還會吃正在叮我小腿的蚊子。菇雞比較固執、慢熟、有原則,以前喜歡跟著阿嘰咕,現在則可以自在的自己玩自己的。不過他們兩個都很聰明,在黃埔新村放風的時候,他們是藉由慢慢拓點的方式去自己想去的地方、找尋自己要的食物,但都只會在東三巷以及黃埔新村的主要道路,從來不曾跑進其他巷子,若有進去空屋,也都是進去曾經去過的那幾間,或許他們知道這樣我們可以有跡可循的找到他們。

        這個過程中,我們花了許多時間,觀察、陪伴、等待、願意讓事情發生,也得做好他們可能會受傷、不見、或失去性命的心理準備。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雖然花很多時間在找雞,但又願意讓他們出去闖一闖的原因。是一種磨練,也是一種相信一切都會是好的過程。

        開始會下蛋時,我在雞舍外放了幾個木屑盆,讓他們自己找尋自己想要的位置,這樣持續了一個月左右,後來面臨農曆過年,我們有幾天的時間不在黃埔,無法隨時配合雞下蛋的時間開門讓他們出來生蛋,那幾天,我想破腦筋,試了各種方法。一開始,放了一個木屑盆在雞舍裡,想試試看他們願不願意在雞舍裡,忍下心來在他們想生蛋的時候繼續把他們關在雞舍裡。我看見他們在裡面橫衝直撞、一直不停的叫,後來沒辦法,開了門,他們立馬衝出來到熟悉的位置熟悉的木屑盆下蛋。我們放音樂、和他說話、在放進雞舍的木屑盆裡放他們產的蛋......等等的方法都無效。腦子每天都在想,要嘛我得每天屏東鳳山來回,要嘛我要把他們帶回屏東(但家裡沒有好的環境),要嘛就是真的要拜託過年難得回高雄的朋友(但如果過年再不讓朋友多陪家人,我們「自由工作者們」的信用就要破產了吧,我完全沒想使用這個方法)。

        到了除夕前兩三天的早晨,我突然靈機一動:雖然之前放的盆子有偷放他們產的蛋,但不是他們習慣產蛋的那個盆子,我應該把原本習慣產蛋的那個盆子拿進去才對啊!果然有效,當時相對穩定的阿嘰咕願意在裡面下蛋了。隔天菇雞想下蛋時,一樣橫衝直撞,一心想到習慣的位置產蛋,我看他就快忍不住了,為了避免他受到干擾,我們還把阿嘰咕抱進家裡,然後我們兩老就像等著女兒生產的過程,只是不是被關在冷冰冰的產房門外,而是把自己關在客廳,即使焦急但不能好奇偷看,試著相信菇雞,把所有干擾降到最低、靜觀其變。雖然也是經過了一番折騰與爆衝,果然菇雞也嘗試成功了,謝天謝地。在雞舍產蛋成功之後,我們不想讓他們活動空間變小,在雞舍旁開了一個洞,加蓋了一個產蛋區。現在他們早上起床,可以不用等待我們開門,就可以輕鬆走到產蛋區產蛋,而我們也輕鬆很多,這些都是彼此磨合學習的過程。

        和他們的相處是需要時間的,而他們的反應也會告訴你一些訊息。他們還三、四個月大時,遇到虎視眈眈的貓,他們會發出緊張的叫聲。當時候,我在家裡聽見他們拉高脖子的叫聲,覺得不太尋常,出來看到原來是貓的威脅。看到雞的眼睛瞪得大大的、羽毛縮起來、脖子拉高、大聲又短促的叫著,認識了他們恐懼時的表現。幾天前,我忙著清理家裡,又聽到這種緊張的叫聲,而這一次,是他們這麼大以來,第一次這樣的叫,連續而急促。衝出去一看,才發現是從巷尾鑽進來的小狗,雖然我最怕狗啦!且手上的武器只有正在洗的一條抹布,但完全無法管這麼多,揮舞一條濕抹布加上阿婆的嘶吼,順利把神經質的小狗趕出。


        雖然他們一兩天會生一次蛋,但其實我們的蛋,自己吃或者和朋友分享都不夠。若要拿蛋回家給媽媽,還要存個十天都不能吃,才可能有十顆蛋,然後我的家人們應該兩餐就吃完了。雖然自己養雞,但久久才吃一顆蛋,不過我很享受在這樣的不夠,因為雞生蛋也花了許多精力與時間,如果沒有實際感受過他們,我一定會把生蛋這件事情視為理所當然。而現在,我充滿感謝,並且認真品嘗每一顆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